從認知到實戰 重建投資邏輯
散戶投資怎麼賺錢?記住8大原則
來源:公眾號“朱酒”(redinvest)
作者:朱酒
有多少投資者,就有多少種投資模式。無數人懵懵懂懂,只會追漲殺跌。也有人孜孜不倦,苦學各種思想和智慧。但蒼天總負有心人,有的人是越努力越艱難,已經對大師語錄倒背如流,投資成績卻一樣不盡人意。
智慧永遠是智慧,但智慧也有適用的條件。我們理解一下巴菲特、格雷厄姆、彼得林奇、查理芒格這些大師的身分,他們以及國內鼎鼎大名的馮柳、張磊等人,無一不是大機構的管理者,資金規模、人力、物力、財力、精力等全方位的差距,決定了一個普通散戶是無法簡單複製他們的成功模式的。
作為散戶,我們與這些大師的區別,就像業餘愛好者與頂級職業選手的差異一樣。全攻全守是一個觀賞性很強的戰術,但對業餘球隊來說,這麼踢連十分鐘恐怕都堅持不了。一個普通的業餘馬拉松跑者,如果按照330的配速去跑,跑不了幾公里就得倒在賽道上,而這個成績在正式比賽上根本拿不到太好的名次。
大機構的優勢,是能找到更多的錢,能短期改變一隻股票的走勢,能擁有最新最全的諮訊,甚至能隨時隨地和上市公司管理層進行溝通,有的乾脆就是董事會成員。
巴菲特是股神,實際上也是經營之神,他買入的很多企業,後期不是坐等升值,而是直接進入董事會,參與企業的決策,甚至決定CEO的人選。2010年開始,高瓴資本先後在京東投入了3億多美元,而張磊首先做的就是和劉強東一起去了沃爾瑪總部,學習物流網絡和倉儲系統,由此奠定了京東的市場價值。
就像職業足球與週末足球完全是兩個概念一樣,都是買入格力電器,我們和張磊做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很多人都看著格力的股價唉聲嘆氣,而張磊看的是中國高端製造產業的未來。
我們背誦大師語錄的時候,一定要明白,大師不是炒股的,我們和他們唯一的相似點,就是都喜歡那隻股票。
「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這是投資的精髓,但很可能在最恐懼的時候,最需要全倉投入的時候,老婆一聲令下,就得乖乖賣出,不但沒法「貪婪」,反而更加「恐懼」。還有的投資者,在市場最便宜的時候,公司卻面臨破產,連工資都開不出來,拿什麼去「貪婪」,這種事在2008年和今年一季度屢見不鮮。想想傳說中巴菲特的1200億美元,這就是本質。
「我不怕集中,我不是一般的集中,我是絕對的集中。」這是段永平的至理名言。但如果一個人看到的都是假賬,自己又沒有能力和精力去深入研究上市公司,萬一集中持有的是康美藥業,那就欲哭無淚了。要知道,在買網易之前,段永平是做過「小霸王學習機」的;在買入蘋果之前,他更是打造過步步高這一經典品牌。對遊戲和手機的理解,全中國誰敢說能超過段永平?
散戶就該有散戶的樣子,邯鄲學步絕不是一個段子。學是永無止境的,我們可以像大師一樣思考,但只能像散戶一樣投資。
散戶投資的八大原則:
1、只買自己能理解的股票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可絕大部分喊著「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人,他們所理解的公司仍然是股票。張口閉口ROE、估值、FCF,以為這就是公司的一切。但對企業的產品、目標消費客群、企業文化,甚至行業發展方向都知之甚少。
會估值就是價值投資者嗎?按照估值買入、賣出就是價值投資者嗎?不懂得企業經營的人,看到的都是空中樓閣。作為資深散戶,我最想給一個新人推薦的不是那些經典的投資書籍,而是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場營銷原理》。生產技術我們可以不懂,但至少要懂得一個企業的產品是怎麼賣出去的,這才是投資的根本。
除了少數學生,絕大部分投資者都有自己的工作背景,如果說研究股票,有些人的經驗還不夠豐富,但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他的發言權就大多了。有些人甚至就在上市公司工作,近水樓臺,這是最大的優勢。當然有人會說,我這是一個傳統行業,一個發展緩慢的企業,不值得買入。但每一個行業都有外延,都有上下遊。只要用心,絕大多數人都能發現自己身邊的好股票。
還有很多商品,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銀行、食品飲料、調味品、電商、藥品等等,雖然可能對這些商品的理解不如本業那麼深入,但買這些摸得著看得見、經常使用的東西,總比買入那些只知道一些表層概念的股票安全得多。
實際投資中,投資者是很容易被一些熱點帶節奏的,自己辛辛苦苦拿了一年多,還不如有些股票兩個星期的漲幅,這是經常會遇到的事情。
我自己有一個原則,沒有跟蹤3年以上的股票,漲勢再好也一股不買,這些年因此錯過的東西很多,但少踩的雷也很多。過去6年,我的年化收益率保持在40%以上,這比我20%的預期已經高出倍數了。我買的都是股價下跌30%,一樣能讓我安心睡覺的企業。少踩雷很簡單,不懂不做!
2、不追求過高的收益率
市場是公平的,收益總是和風險連繫在一起,漲得慢的股票一般跌得也慢,漲得快的股票跌起來同樣嚇人。如果沒有長期穿越牛熊的投資經歷,大部分人面對短期內的暴起暴落,都很難保持心態的穩定,往往會「別人恐懼時更恐懼,別人貪婪時更貪婪」,並以此形成惡性循環。一旦長期被套,後面的錯誤操作就會連續出現,越陷越深。
散戶和機構相比,一大優勢在於不需要追求那麼高的相對收益,不必為了基金排名或者投資人的要求而做太多冒風險的事。對散戶來說,絕對收益才是真實可靠的,這可是真金白銀啊。
A股中,超過半數的人持倉市值不到10萬元,50萬元以上的持倉人只有10%左右。以中國人目前的財富狀況,可調動的資金是大大高於這個標準的,大家不敢投入更多資金在股市,主要還是覺得風險不可控。
10萬元增長了5倍,和50萬元增長了1倍,在絕對收益上是一樣的,但風險程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不追求過高的收益,就能讓自己在股市的風險敞口變得更小。用更重的倉,買入漲得慢但安全性更好的股票,相對收益可能不高,但絕對收益卻更能讓投資者滿意。
有時候慢就是快,對股票的預期收益率不高,不代表投資的收益不多。這一條,是散戶的優勢所在,大師們學起來反而不太容易,巴菲特90歲了,還整天被人看業績表呢。
3.,明白自己來股市的目的和能力邊際
只要是受過高等教育,或者雖然學歷不高,但一直堅持學習的投資者,在股市裡賺錢並不難,七虧二平一賺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又低估了股市的風險。做投資,首先要問自己,你為什麼來股市?是來保值的、增值的,還是現實中到處碰壁,幻想在這裡一夜暴富的?我們經常遇到一些人訴苦,說自己懷才不遇,工作上總是賺不到錢,希望能在股市裡實現財富自由。可股市是一個比大多數工作更難賺錢的地方,超過身邊學歷和能力基本差不多的同事都做不到,想打敗全國90%的高智商人士,憑什麼?
不忘初心!很多人進場的時候,想著能跑贏理財產品就好了,但越做膽子越大,尤其是看到身邊的人收益率比自己高的時候,更是亂了方寸。講起大師理論的時候,頭頭是道,自己操作卻經常和賭徒無異,把希望都寄託在老天身上。我們做投資,要時刻清楚自己的能力邊際在哪裡,知道哪些股票可以做,哪些股票與自己無關。運氣是靠不住的,如果有那麼好的運氣,乾脆去澳門好了。
4.,國運是未來十年最確定的方向
做股票,有人追求勝率,考慮的是確定性;有人追求賠率,考慮的是彈性。對散戶來說,確定性強才敢重倉,才會有更多的絕對收益。那麼,未來十年,什麼是確定性最強的方向呢?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所以A股近4000只股票,每隻都有成交量。不考慮那些天賦異稟的牛散,對絕大多數散戶來說,選擇與國運緊密結合的企業更為適合。
90年代和00年代,很多人都拼命想移民,但最近幾年,大家發現十幾年前出去的很多人,發展並不比國內的老同學們更好。2008年之後,西歐和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基本處於經濟停滯發展的狀態,美國經濟體量增長了不到50%(沒算今年的大幅下滑),而中國經濟體量增長了整整兩倍。這次疫情之後,中國與主要已開發國家的增長差距會越拉越大。十年之後,僅東部沿海區域,就會有3億多人口的人均GDP超過4萬美元,與現在的日本人齊平,經濟總體量更達到了現在日本的兩倍。這是多麼大的市場,多麼強的購買力。
在這個歷史性發展過程中,會有一大批企業與國運一起成長。我在個人資料中這樣介紹過自己的投資方向:「買入中國最優秀的企業,等待它們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企業。」盛世在前,如果搞不清哪些行業更有前途,那就選擇與國運緊密相連的行業吧,銀行、保險、消費、公共事業等等,雖然有些看起來走的慢,但它一直都會前行,就像那隻和兔子賽跑的小烏龜,不起眼但絕對可靠。至於科技和醫藥,肯定會有大牛出現,但具體會是誰,對投資者專業能力的要求就比較高了,不如上面這幾個行業容易理解。
5.,買股就要買龍頭
選定行業之後,買什麼類型的股票也是個課題。很多老股民喜歡買小市值股票,更有些專研ST股,希望在逆境反轉中賺取更大收益。但對大多數散戶來說,還是買那些兼具規模與成長優勢的龍頭股更穩妥一些。龍頭股的優勢如下:
1.)確定性好。隨著經濟體量的增大,整體經濟增速會越來越慢,市場從增量階段的同進共退,轉向存量時代的弱肉強食,這是大多數成熟行業正在發生的事。地產、保險、白酒、家電這些大行業都在頭部化,龍頭股不僅安全性高,而且增速並不慢;
2個)安全性好。龍頭股的一舉一動都被擺在放大鏡下,各種機構研報、論壇分析比比皆是,相對而言,暴雷的可能性要比普通股小很多。對於沒有精力或者專業度不夠的普通投資者來說,可以及時得到相應數據和市場觀點,能避免很多盲目決策;
3.)波動率小。龍頭股有時候確實不如行業中上遊的一些企業股價增長快,但往往在下跌的時候,其股價抗跌性也強,投資者更能拿得住,長期來看年化收益率並不會更低;
4.)夠“”紅“”。股票有時候也和明星一樣,需要「紅」。很多股票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好,但市場關注度比較低,長期持有需要足夠的耐心,很多人為此飽受折磨,經常倒在黎明前。龍頭股這方面的問題相對少一些,只要業績突出,基本面向好,調整時間往往都是以月為單位的,長年被低估的龍頭企業並不多。
選龍頭的時候需要注意,並不是規模最大的那個就是龍頭,龍頭肯定得夠大,但也要夠強才行。譬如銀行股的龍頭就不是工商銀行或建設銀行(它們的利潤增速確實有點慢,更適合做現金替代品,或者適用於超低風險偏好者),而是長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的股份行龍頭——招商銀行。
6.,多關注業績,少關心股價
股票最容易讓人記住的就是股價,有些人能對幾年前的買入和賣出價格記憶猶新,著實讓人佩服。但很多人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卻沒有那麼高的敏感性,對這些財務數據背後隱藏的原因更是懶得去看,有些人看也看不懂。利令智昏,過於關注股價變化,很容易讓人失去理智。
經常能遇到一些人,每天都在說今天賺了幾塊錢或者虧了幾塊錢。有些東西,你不想失去就不要過分計較。股價的短期漲跌是很難預測的,與股價保持一定距離,倒是能看得清楚一點。業績與股價的關係,就像高爾夫裡的擊毬,只要你的動作做到位,擊出好球只是順帶的事,如果動作不到位,可能一揮杆就是一個OB。關注業績,而不是關注股價的短期漲跌。在估值被壓到最低點的時候,企業今後幾年的業績增速就是你未來的投資收益率,現在最慘的銀行、保險和地產股,都在詮釋這一點。
7.,長線才會少是非
越短的投資,遇見小概率的事就越多。越長的投資,價值回歸的概率就越大。我是一個不相信運氣的人,這些年事半功倍的事沒遇到多少,事倍功半的事卻經常發生。很多時候,也覺得有些得不償失,但事後總結,該得到的也沒少什麼。做短線,歸根結底還是急功近利的心態在起作用,總想能夠吃盡每一波行情,用最少的代價得到最大的收穫。可財不入急門,有時候確實可以有些小收益,但成功九次,一次失敗就可能把原來得到的全吐回去。
如果我們拿著自己看得懂的股票,看得到它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算得清它大致的內在價值,那就沒必要去關注短期的得得失失。
為什麼過去20年,買房子的人大多數都賺了錢?因為房子從買入到賣出,一般都需要5、6年的時間,這期間不是沒有出現過房價的變化,也許是漲也許是跌,如果房子像股票這麼容易交易,很多人最多像《夏洛特煩惱》裡的大春一樣,狠狠賺了兩萬塊錢就下車了。但房子不是說賣就能賣的,各種手續和限制讓你只能看著外面的房價變化無可奈何,所以最後你賺了大錢。關於房子的各種政策都是幫你賺錢的,一定要明白這份良苦用心。
真理是需要時間檢驗的,我們一定要站在時間那邊,讓它成為我們的朋友。做時間的敵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危險的事。
8個,能力圈是一個同心圓
我在搭建自己能力圈的時候,首先選定的是「房地產」這個原點,這是我工作了20多年的行業,從一線銷售到企業融資,我熟悉這裡面大大小小的各種坑。行情好的時候我知道問題在哪,行情不好的時候我也能知道該如何去面對。這個原點確立之後,我的能力圈基本上就是圍繞它一點點外拓的同心圓了。離原點最近的是銀行,外延包括家電、保險、汽車、白酒等等,最近一個圓是養豬,豬圈也是地產啊。
我看一個新行業,至少需要3年的時間,所以基本上是不跟熱點的,我相信能持續3年以上的熱點就已經不是熱點了,這是趨勢,重倉一定要投在趨勢上。2017年豬股大漲,那時候我就認識到集約化養殖是一個大趨勢,這和地產行業中的強者恆強是一個道理,但我還是整整看了3年才敢建倉。
做投資不僅僅是想清楚生意邏輯,看清楚商業模式就可以的,每隻股都有自己的股性,既帶著行業屬性,也會受到管理者、投資者的諸多影響。大多數婚姻最後解體的時候,都會留下一句話「性格不合」。即便什麼都好,有些股票的性格和你不匹配,你們也很難白頭偕老。
搭建這個同心圓,我前後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期間也曾涉獵過一些非相關行業,譬如影視傳媒、醫藥、高新材料等等,基本上是賺的收穫無幾,虧的損失慘重。這是因為新的能力圈是在一個空白處重新畫的圓,就像下圍棋遠離了原來的厚勢,孤棋即便活下來,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如果你和一隻股票真的有緣,等它3年又何妨?
編輯/I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