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公司的業績期攻略
【2024.10】全球最大的快餐連鎖帝國!麥當勞的業績怎麽看?
說到全球餐飲行業的霸主,非麥當勞莫屬。論餐廳數量, $麥當勞 (MCD.US)$ 的連鎖門店數量超過4萬家,冠絕全球;論公司市值,麥當勞美股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也同樣在行業內遙遙領先。
與此同時,麥當勞卻有點不走尋常路:作為餐飲行業的龍頭,卻主要靠地產收租賺錢,作為行業市值最大的公司,股東權益卻是負的。
盡管麥當勞看起來有點「不務正業」,卻不影響其歷史股價走勢能夠跟得上標普500指數的上漲步伐。對於這樣一家公司,它的業績怎麽看呢?
10月29日,麥當勞將發布業績。公司每一次發布業績,或許也意味著一次不錯的交易或者投資機會。而在此之前,投資者需要弄清楚如何看懂它的業績。對於麥當勞的業績,我們可以從三個通用角度來觀察:營收增長、盈利能力、以及股東回報。
1、營收增長
對於連鎖餐飲企業來說,其營收增長主要靠兩個方面來推動。
其一是門店數量的增加,在門店數量迅速擴張的時候,可能也是連鎖企業快速增長的時期。反之,如果門店數量持續萎縮,那營收增長也難言樂觀。
其二是同店銷售額的增長,在門店數量一定的情況下,如果每家可對比門店的營業額保持增長,也同樣能推動營收增長,反過來,如果同店銷售額下滑,那就勢必對營收增長帶來壓力。
在這兩個指標中,同店銷售額或許尤為重要。如果同店銷售額保持快速增長,或許意味著公司品牌勢能較強,區域覆蓋和市場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即便是加密開店,對已有門店的客流影響力可能也不會太大。反過來,如果同店銷售額處於下滑狀態,那如果再加密開店,可能就會進一步降低已有門店的客流。因此,只有在同店銷售額保持不錯增長的情況下,連鎖企業才有可能進一步加速開店,並推動營收增長。
那麥當勞在這兩個指標方面的情況又如何呢?
在同店銷售額方面,從2014年到2023年的10年時間,麥當勞絕大部分年份都是增長的,雖然在2020年因疫情沖擊大幅下滑約7.7%,但在此後三年連續大幅反彈。不過從增速變化來看,麥當勞同店銷售額增長趨於放緩,在2024財年Q1季度僅約為1.9%,在2024Q2季度繼續下行,同比下滑約1%。
從門店數量來看,麥當勞的全球門店總量同期從2014年的36258家增長到2023年底的41822家,10年間每年都是增長的,累計增長了5000多家,平均每年增加約1.6%,門店擴張步伐可以說十分穩健。
整體來說,麥當勞無論同店銷售額還是門店數量都保持不錯的增長趨勢,那麽其營收增長情況又如何呢?居然是下滑的,由2014年的274.4億美元下滑到了2023年的254.9億美元。這又是為何呢?主要是麥當勞經營模式的轉變造成的,未必是壞事。
麥當勞的門店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自營門店,一種是加盟門店。其中,自營門店的所有收入都歸公司;而對於加盟門店,麥當勞則作為品牌商收取初始加盟費、特許權使用費以及租金收入,這部分收入只占到門店營收的一小部分。
在2014年,在麥當勞的36258家門店中,自營門店占比雖然只有不到20%,但由於自營門店收入是全部入賬的,反而占到了營收的大頭,當年自營門店營收約為182億,占到所有營收的約2/3。
從2014年開始,麥當勞開始將自營門店賣給加盟商,減少自營門店占比,到2023年,麥當勞自營門店僅剩下2142家,占比僅約為5%,對營收的貢獻也只剩下不到40%。
因此,盡管門店總數持續創新高,但由於此前貢獻營收主力的自營門店減少了大半,其整體營收縮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總的來說,對於麥當勞未來的營收增長趨勢,如果其自營門店繼續縮減,那我們短期內可以弱化其整體營收增長,但仍然要重點關註其同店銷售額的增長情況以及所有門店數量的擴張情況,這是其營收長期增長趨勢的根基。從今年前兩個季度的情況來看,麥當勞同店銷售情況較為疲軟,我們可以在後續的財季中持續關註這一數據的變化。
2、盈利能力
公司經營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賺錢,為了實際到手的凈利潤,麥當勞甘願忍受營收持續下滑的風險,也要持續縮減自營門店,擴大加盟門店的規模,就是因為這樣的結構調整,更加有利於盈利能力和凈利潤水平的提高。
自營門店雖然營收規模大,但食材、房租水電、人工等成本都要自己承擔,利潤率空間非常有限。
而單個加盟門店雖然營收貢獻少,但麥當勞收取加盟費、特許經營費,都不要啥成本,而占據加盟門店收入近2/3的租金收入,一般都是麥當勞通過自身品牌影響力以及長期租賃承諾,用較低租金拿到門店鋪面後,再轉租給加盟商,利潤率非常可觀。
以2023年為例,麥當勞自營門店的毛利率僅15.6%,而加盟店模塊的毛利率高達83.9%,加盟業務貢獻的毛利潤,占到公司整體毛利的近九成。因此,在加盟門店數量占比大幅提升的背景下,麥當勞的盈利能力也就跟著水漲船高了。
在毛利率方面,從持續縮減自營門店的2014年開始,麥當勞的毛利率從38.1%提升到了57.1%,足足提升了19個百分點,同期,其凈利潤率則從17.3%提升到了33.2%,也大幅提升了約16個百分點。從2014年開始,麥當勞開始將自營門店賣給加盟商,減少自營門店占比,到2023年,麥當勞自營門店僅剩下2142家,占比僅約為5%,對營收的貢獻也只剩下不到40%。
因此,盡管門店總數持續創新高,但由於此前貢獻營收主力的自營門店減少了大半,其整體營收縮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總的來說,對於麥當勞未來的營收增長趨勢,如果其自營門店繼續縮減,那我們短期內可以弱化其整體營收增長,但仍然要重點關註其同店銷售額的增長情況以及所有門店數量的擴張情況,這是其營收長期增長趨勢的根基。從今年前兩個季度的情況來看,麥當勞同店銷售情況較為疲軟,我們可以在後續的財季中持續關註這一數據的變化。
2、盈利能力
公司經營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賺錢,為了實際到手的凈利潤,麥當勞甘願忍受營收持續下滑的風險,也要持續縮減自營門店,擴大加盟門店的規模,就是因為這樣的結構調整,更加有利於盈利能力和凈利潤水平的提高。
自營門店雖然營收規模大,但食材、房租水電、人工等成本都要自己承擔,利潤率空間非常有限。
而單個加盟門店雖然營收貢獻少,但麥當勞收取加盟費、特許經營費,都不要啥成本,而占據加盟門店收入近2/3的租金收入,一般都是麥當勞通過自身品牌影響力以及長期租賃承諾,用較低租金拿到門店鋪面後,再轉租給加盟商,利潤率非常可觀。
以2023年為例,麥當勞自營門店的毛利率僅15.6%,而加盟店模塊的毛利率高達83.9%,加盟業務貢獻的毛利潤,占到公司整體毛利的近九成。因此,在加盟門店數量占比大幅提升的背景下,麥當勞的盈利能力也就跟著水漲船高了。
在毛利率方面,從持續縮減自營門店的2014年開始,麥當勞的毛利率從38.1%提升到了57.1%,足足提升了19個百分點,同期,其凈利潤率則從17.3%提升到了33.2%,也大幅提升了約16個百分點。
因此,盡管期間麥當勞的營收還有所下滑,但其凈利潤由2014年的47.6億美元增長到了2023年的84.7億美元,十年時間增長約78%,增速相對非常穩健。
在未來的業績中,我們可以繼續觀察麥當勞的毛利率和凈利潤率走勢能否繼續保持提升態勢,進而推動凈利潤的持續增長。
3、股東回報
在美股,很多公司在增長進入平穩期後,會將手頭多余的現金用於股東回饋,方式主要包括回購和分紅等。但是像麥當勞這樣將股東回報做到極致的,可能不多。
從縮減自營門店的2014年開始,麥當勞開啟了任性撒錢模式,連續6年的分紅和回購金額都大幅超過凈利潤。例如,在2017年,麥當勞凈利潤為46.9億美元,但分紅和回購金額卻高達142.3億美元。
在2014-2023年期間,麥當勞的累計凈利潤為580.1億美元,但累計的分紅和回購則高達798.5億美元,大幅超出期間的凈利潤水平。
在麥當勞掏空家底式回報股東的操作下,公司的凈資產從2016年開始就變成了負的,在2023年約為-47億美元。
凈資產為負意味著,麥當勞已經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態,這不是破產的前兆嗎?那倒不必過於擔憂。
首先,麥當勞的資不抵債不是由於經營不善造成的,而是公司自己的選擇。因為麥當勞目前絕大部分門店都是加盟店,作為品牌方,麥當勞可以說是旱澇保收,經營風險較小,無非是賺多賺少的問題,不需要預留太多的現金來抵禦潛在經濟風險。
同時,公司破產的絕大部分原因並不是資不抵債,而是現金流斷裂。而麥當勞的自由現金流每年都是正的,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健康的。
在未來的業績中,我們可以繼續觀察麥當勞高額分紅和回購的持續性,以及其自由現金流的能否保持較為健康的水平。
寫到這裏,你對於如何閱讀麥當勞的業績或許會有一些新的認識。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明星公司每一次發布業績,對不同類型的投資者來說,可能都意味著一次難得的交易機會。
例如,如果投資者通過對過往業績的解讀,並結合最新的進展,覺得某家公司的最新業績將釋放一些積極的信號,並利好短期股價,投資者或許會考慮做多,做多的方式可以是考慮買入正股、或者考慮買入看漲期權等。
反過來,如果投資者覺得某家公司的最新業績將不容樂觀,並對短期股價帶來壓力,投資者或許會考慮做空,做空的方式可以是考慮融券賣空,或者考慮買入看跌期權等。
當然,如果投資者覺得某家公司業績的多空方向不太明朗,但是股價在業績發布後可能會出現向上或者向下大幅波動,那麽投資者或許會考慮做多它股價的波動率,考慮同時買入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的跨式策略來把握潛在機會。
最後總結一下,
對於麥當勞的業績,我們可以重點關註其營收增長、盈利能力、以及股東回報。
對於麥當勞的營收增長,我們可以關註其同店銷售額增長情況及門店擴張情況。
對於麥當勞的盈利能力,我們可以關註其毛利率及凈利潤率提升情況,以及由此帶來的凈利潤增長。
對於麥當勞的股東回報,我們可以關註其分紅和回購的穩定性,以及其自由現金流水平。
公司每次發布業績,可能都會帶來潛在的交易機會。投資者可以根據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來考慮合適的交易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