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大会开完了!投资怎么做
这周开了两个大会,A股、港股、美股中概股都有所反应。
投资者怎么理解和应对?今天专门讲讲这事,会从以下几点来说:
● 先讲解这些会议的定位,串联会议之间、会议与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
● 分别讲解政治局会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注重点,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 站在投资者的视角上,讲解目前背景下的相关投资策略
首先:这都是些什么会?是干什么的?
先说一下中国经济政策的部署逻辑: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下一年的政策定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经济总部署,“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府报告具体落实。
周一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每个月开一次,一年12次。其中4、7、12月是专门研究经济事项的,可以说是经济工作的“风向标”,用来为下阶段的经济运行定调。
今年12月的这次会议更加有看点,是因为一是它马上就接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二是9月的政治局会议刚刚发生了转向,那么这次大家都想看看暖风能不能继续吹。
周三周四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是国内最高级别的经济政策会议,每年在12月召开一次,总结过去一年的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部署来年的经济政策。
通常来说,这个会议会对市场有影响,会议提到的重点部署方向,也可能成为次年市场交易的热点主题。另外因为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的重要一年,所以这个会议的重要性加大了。
资本市场怎么对此做出反应呢?其实逻辑也很简单。这两个会议前后,看的是预期差。再往后,就要看政策预期和政策现实之间的比较了。之后如果落地表现好,自然是利好;落地表现不如预期,则是利空。
政治局会议释放了什么讯号?
PS. 为了让大家了解得更清晰,先做几个名词解释。
总的来说,这个会议释放了非常强烈和积极的信号,超出市场预期了,以下总结了几个要点。
1、总基调定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这个说法很少见,这个调子定得挺高。
2、具体来说,有几个关键词组:「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个说法是第一次出现,之前一般是说「加大逆周期调节」,现在这个又加强又超常规的双重叠加,显然是力度空前的。
持续多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表述,变成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上一次在财政政策里突出「更加」,是在疫情冲击下的2020年7月。而上一次提出货币政策要适度宽松,还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当时中国推出了「四万亿」的财政大刺激,货币供应量则是暴增了30万亿。
也就是说,接下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双脚踩油门了,可能有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将要出台。当然啦,和08年的时候不同,这次肯定会更加注重经济刺激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平衡。
3、还直接切入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提出要「稳住楼市股市」,「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稳住楼市股市」很好理解,楼市和股市分别算是存量财富和浮动财富,两者都稳住才能稳住大家的财富预期。稳楼市可能涉及两端,透过增加专项债来保障供给侧,透过放松限购政策、引导LPR下行来提振需求侧。稳股市呢,可能会有更多包括社保在内的长期资金进入,目的实际上是提升股市的长期回报率,居民有钱了就更能消费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股市的说法,从9月份的「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到现在的「稳住」,更中性了。可能意味著国庆节那一波「炒作」过于猛烈了,稳中向好才是更健康的。
「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有什么信号?消费和内需已经被放到了经济中更加突出的关键位置,在科技之前了,这可能是明年政策的重中之重。毕竟随著特朗普的上台,我们可能会面临外需不足的冲击,用消费来拉动经济这件事已经不能拖了。
4、还提到什么? 「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
怎么理解呢?这段话的关键词其实是「改革和开放」,这永远是发展的硬道理啊,那么有可能会做出几个标志性大事件来,增强大家的信心,稳定大家的预期。
5、这个会议之后,市场也做了一波反应。
12月9日下午3点,通稿发布后,港股飙升,恒生指数在收盘前的最后40分钟里,出现了一轮冲刺式的上升,从下跌0.33%直冲上升2.76%。美股中概股及相关指数也有异常表现,A股在第二天大幅高开。这些足以见得这次会议释放了有力的积极讯号。
不过行情没能得到延续,很快市场就快速回落了。这一方面和国庆节那一波上冲和转头都很快,大家已经比较谨慎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知道做不做是一回事,后面怎么做、做得如何是另一回事,何况经济工作会议还没开呢。
经济工作会议传递了什么讯号?
可以说,政治局会议基本上把顶点表达出来了,经济工作会议的解读,就要去揪细节了。
从整个会议稿来看,其实基本上按照政治局会议的逻辑,做了相关的细节描述,还是符合预期的。看下来主要有几点:
1、首先,坦诚地正视了我们当前内外部的问题。
「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很简单的道理,看到问题才会想到解决。点出了问题,后面就要开始主动求变、主动加力了。
2、财政和货币政策都提了具体做法,并且直接表明要上调赤字率、降准降息,是罕见的表述。
财政上从「积极」转变为「更加积极」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引,一个就是提高财政赤字率,上次明确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这样说,还是2015年的时候。再就是要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案债的发行规模,以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上调赤字率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要让钱往真正提振内需的方向去,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是对「两重」计划和「两新」政策的支持。增加专案债务主要对应「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稳健处置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
*三保是指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两重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是指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以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消费。
有机构预计,2025年政府债务规模很有可能从近12万亿元跨越到15万亿元。
实际上该提到的都提到了。具体比如说赤字率提高多少?特别国债发行增加多少?地方政府债的发行和使用增加多少?使用范围和盈利空间如何评估?这些都是后面要看的。
货币政策方面,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直接提到了降准降息,那么明年的调降幅度有可能会高于今年。这实际上也是接下来的看点,看这个月内会不会有降准。如果降了,是比较符合预期的;如果不降,市场有可能有质疑声,怀疑政策预期和执行层面是不是有落差。
另一个就是提到了「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之后像「五千亿再五千亿」,「三千亿再三千亿」这类新型工具可能会更多。然后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再具体而言就是稳股市、稳债市,以及稳汇率。
3、提振消费是重点工作,这和稳楼市稳股市、促进居民收入增长都有关。
相较于去年,扩大内需的表述从「著力扩大」变为「全方位扩大」,并且被放在了前面,验证了前文说的这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如何扩内需呢?包括用前面提到的「两新」和「两重」去带动消费,当然还有一些惠民生的措施了,比如给中低收入族群增收减负,提高养老金等。
而且如果要向内需大转向,新兴产业可能迎来机会,通稿中也提到了「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在扩大内需这个点上,消费得有钱,那么收入就得增加啊,「稳楼市稳股市」就变得很重要了,要不然大家放不开手脚。
通稿中还说了,「明年要维持经济稳定成长,维持就业、物价整体稳定,维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及经济成长同步」。前面四个是传统目标了,「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倒是第一次见。这个有可能会透过「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来兜住民营经济的底气,这样老百姓的就业和工资也就更有保障了。
4、科技创新仍然是要继续发力的,改革开放相关的部分也给出了一些细节。
科技上除了「人工智能+行动」之外,这次还提到了「整治‘内卷’式竞争」。相比之前的「供给侧改革」,整治内卷更适合现在的环境,因为它有可能能够直接回应科技产业目前资源浪费、恶性竞争等问题。
5、总的来说,这个大会的结果,既构不成利多,也构不成利空。
但市场是怎样反应的?A股和港股直接以大跌来回应,这意味著,现在对于市场来说,可能超预期才是稳预期。
两大会议落地了,市场的预期拔高了,接下来就看真正落地的政策能不能达到预期了。从现在到明年两会,中间的变数还是很大的,大家可能会期待各部委在政策定调之后马上行动起来,最好能在3月份之前让大家听个响。
投资者可以关注什么?该怎么做?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那就是谨慎乐观。当前的政策定调可能带来机遇,但也要警惕市场的波动风险。
从长期来看,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前景不需要担心,政策调整的空间也比较充足,目前的定调很大可能会给市场注入流动性,中长期的投资机会和潜在回报增加了。
但是从短线来说,可能只有超预期才能稳定市场预期,所以在落地和预期出现差距时,可能会导致市场的短期波动加大,这种快速升跌的行情也是需要大家去适应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给大家一些Tips:
1、可以考虑长短线结合的策略,长线捕捉政策红利,短线应对市场波动。这需要资金方面的配合,一部分资金用于长线,一部分资金留给短线。
2、中长线可以关注有可能从政策中受益的行业,包括消费、科技创新、基建、金融、房地产等,其中可以更多关注前面提到的新兴产业。当然也要重视企业的基本面,选择有核心竞争力和良好业绩的公司。
长线投资中免不了波动,但就看你怎么对待这个波动了。对有的人来说波动很影响投资信心,但如果你足够坚定,波动也可以成为你逢低布局、摊平成本的机会。
3、短线方面,关注政策落地的速度和力度,判断其中可能出现的短期机会。例如前面说的,看这个月会不会降准,降的话才比较符合预期,那后续的期待才会慢慢加强。
当然,除了国内政策,也要看中美关系、全球经济形势还有地缘政治风险的变化。
短线很考验择时的能力,而且最怕的就是你把短线变成了长线。这样是很有问题的,因为它们的交易逻辑本身就是不同的。国庆节那一波行情,估计有些人就只是跟著坐了过山车,最后什么回报也没获得,反而可能亏钱了。
所以在短线交易中,尤其注意止盈止损。给大家推荐一个好用的工具——止盈止损订单。
简单来说,买入股票后,如果担心股价下跌过多,为了减少损失,可以考虑设置一个卖出的止损单;如果担心股价将从上升转为下跌,为了落袋为安,可以考虑设置一个卖出的止盈单(也称触及单)。更多内容,可以学习《3种订单类型:帮你多赚点、少蚀点!》。
4、建议灵活使用除了正股以外的其他工具,来分散风险,或者是减少成本。长线中可以更多考虑ETF,短线中可以更多利用期权。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要说的内容。两个会议传递出的讯号,怎么把它落到投资中呢?点击此处,拎取限时专属福利,以及更多投资锦囊,抢占部署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