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未能交卷被立案 「不死鳥」*ST恒立此番能否渡劫
①*ST恒立因未按規定期限披露定期報告,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 ②按照相關規則,公司2024年業績能否如期披露且邁過3億元年度營收門檻是關鍵考量因素,公司現已瀕臨退市。
欠審計費、重要事項還需核實,5家A股公司2024年報「難產」或面臨退市風險
①4月30日爲法定期限披露年報截止日,*ST恒立、天茂集團、金力泰、紫天科技、ST新潮的2024年年度業績預計無法按時披露; ②根據交易所相關規則,無法按期披露年報公司或面臨退市風險。
核電迎來超強驅動!國常會覈准浙江三門三期工程等核電項目
分析認爲,這對於核電產業鏈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
人形機器人賽場競技:一場「翻車」與「進化」並行的「技術成人禮」
①冠軍天工隊、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CTO唐劍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半馬」比賽主要是對機器人的硬件以及軟體的運動算法,或者說機器人的「小腦」 穩定性、可靠性的一次極限測試。 ②明日開賽的無錫具身智能運動會,還有宇樹即將舉辦的機器人格鬥大賽,無疑將承接更多「檢閱」的目光。
人形機器人已「成建制」進廠打工 該領域或成機器人率先落地場景
①據媒體報道,來自廣東深圳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這款Walker S1工業人形機器人,現已「成建制」進入位於浙江寧波前灣新區的吉利汽車極氪5G智慧工廠「打工」。 ②中信証券研報表示,2023年以來海內外人形機器人新品迎來「井噴」,預計工業製造將成爲人形機器人率先落地場景。
機器人組團「營業」引爆聲量場!產業鏈頻刷進展 分析人士:未來2-3年或爲量產關鍵期
①今年廣交會首次設立服務機器人專區,參展商透露客戶當場下定金,有的甚至「10台展示樣機9台被搶訂」。 ②目前中國市場已有11家主流人形機器人本體廠商在2024年開啓量產計劃,多家廠商對2025年量產規劃超過千台。 ③分析稱,未來2-3年會是機器人規模量產並交付應用較爲關鍵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