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扎堆開發「微型反應堆」,核能行業的春天來了?
微型反應堆的目標是替代柴油和天然氣發電機,這些發電機廣泛應用於數據中心、偏遠社區以及海上石油和天然氣平台等領域。微型反應堆的輸出功率通常在20兆瓦左右,足以爲大約2萬戶家庭供電。
報告來自1月3日"美國放寬綠色氫氣規則以推動板塊發展" -金融時報
2023年1月3日的報道 "美國放寬綠色氫氣規則以提升板塊競爭" -金融
量子計算、核電、加密貨幣、大麻!美國個人投資者「心頭所愛」昨夜集體調整
①儘管美國三大股指週三整體漲跌不一,走勢最爲低迷的標普500指數也不過僅下跌了0.16%——表現顯然算不得糟糕。 ②但對於不少喜歡在投機性模因股票上過把「股癮」的美國散戶而言,這個週三卻似乎是一個災難日:因爲許多他們最喜歡的投資標的都遭遇了驚人的崩潰。
小型模塊反應堆股票下跌,因英偉達首席執行官對量子計算機的評價降低。
市場一片慘烈!散戶最愛投機類股票遭遇「清算日」
週三,大量散戶熱衷的投機股票遭遇暴跌,市場一片慘烈
華爾街風險最大的股票正在崩潰,散戶交易者面臨"審判日"。
作者:約瑟夫·阿迪諾爾菲 量子計算、核能、數字貨幣、大麻股和 heavily-short 的股票在週三都遭受重創,減緩了近期的運行。
小型反應堆核電股票因對量子計算概念的悲觀情緒而下跌 -- 市場動態
1422 Et - 小型模塊化反應堆核能股票在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表示真正有用的量子計算機可能需要超過15年之後大幅下跌。投資者相信人工智能
CCORF維持NuScale Power(SMR.US)買入評級,維持目標價26美元
CCORF分析師George Gianarikas維持$NuScale Power(SMR.US)$買入評級,維持目標價26美元。根據TipRanks數據顯示,該分析師近一年總勝率為44.9%,總平均回報率為6.8%。提示: TipRanks為獨立第三方,提供金融分析師的分析數據,並計算分析師推薦的平均回報率和勝率。提供的信息並非投資建議,僅供参考。本文不對評級數據和報告的完整性與準確性做出認可
Altman「放衛星」:「很快」會演示核聚變突破
Altman預計其投資的公司Helion將"很快"演示淨能量增益核聚變。淨能量增益核聚變被視爲實現可控核聚變發電的重要里程碑,儘管科學界已經取得了突破,但行業普遍認爲距離通過聚變產生能源的目標還很遙遠。
NuScale Power(SMR.US)董事售出66.46萬股普通股股份,價值約1,198.88萬美元
1月7日報道,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1月6日披露的文件,$NuScale Power(SMR.US)$董事Hopkins John Lawrence於1月2日以每股均價18.04美元售出66.46萬股普通股股份,價值約為1,198.88萬美元。 關於披露人的衍生品交易,詳情請參見表格。 圖片來源:SEC官網 什麼是持股變動聲明?SEC要求上市公司內幕人士公開披露其證券交易和持股情況,當內
深入了解NuScale Power最近的空頭持倉
NuScale Power(紐交所:SMR)的開空比例自上次報告以來下降了3.93%。該公司最近報告稱已售出1790萬股空頭,佔所有常規股份的18.57%。
AI將在2025年繼續「推波助瀾」,這些核電股獲華爾街青睞
①新年伊始,核電股受新交易活動推動漲勢迅猛,華爾街分析師預計在AI熱潮助推下,未來增長可期。 ②瑞銀分析師預測Constellation Energy、Vistra和Talen Energy等核電股2025年平均漲幅達29%,因AI相關電力需求激增。
爲什麼NuScale Power(紐交所:SMR)在週五大幅上漲
週末讀物 | 美國四大廠出手核電:微軟重啓三里島,谷歌牽手核新秀,亞馬遜將投5億美元,Meta已發核電徵集令
2024年,在美國五大科技巨頭中,微軟、谷歌、亞馬遜、Meta 這四家公司在覈電佈局領域動作頻頻。
Oklo、NuScale Power、Nano核能在美國氫稅收抵免修訂後獲得收益
作者:喬希·貝克曼 在財政部和國稅局修訂了氫氣生產稅收抵免規則之後,Oklo、NuScale Power和Nano核能的股票在週五上漲。
與核相關股票的股票正在上漲,可能是由於美國財政部據報道正在最終確定氫稅抵免的規則。
與核相關股票的股票正在上漲,可能是由於美國財政部據報道正在最終確定氫稅抵免的規則。
拜登放寬氫稅收抵免的相關規定,價值數十億。
Rivian Automotive、Cerence、如新集團和其他大股票在週五上漲
美國股票上漲,道瓊斯指數在週五上漲超過100點。Rivian Automotive, Inc. (納斯達克:RIVN)的股票在週五的交易中大幅上漲。該公司披露了其
2024年油價基準小幅變動;需求擔憂抑制2025年價格展望
科技巨頭爭相部署!2025年核電股有望突圍,或將成爲AI的下一場戰役?
人工智能時代的號角已經吹響,科技巨頭們紛紛佈局,「跨界」之風正愈吹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