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23點,聚焦聯儲局「最愛」的通脹指標,12月減息「懸了」?
10月PCE或顯示通脹回暖,分析師警告注意潛在的數據假象,聯儲局或在12月或明年1月跳過一次減息,黃金會否遭遇當頭一棒?
美股如日中天,對沖市場崩盤的需求卻激增!
特朗普的政策風險讓投資者坐立不安。
2025年,蘋果iOS在2024年智能手機溫和增長後將加快與Android的競爭步伐:IDC
microstrategy 在週三盤前上漲8%:發生了什麼?
在引人注目的反彈中,microstrategy股票週三美股盤前交易上漲了8.03%,此前比特幣(CRYPTO: BTC)緩慢恢復。此前比特幣(CRYPTO: BTC)緩慢恢復。這是在顯著的12.33%下跌之後。
Black Friday掀起購物潮!投資者應如何佈局美股?這些公司有望成爲「大贏家」
Truist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零售業「Black Friday」表現通常優於標準普爾500指數。
美國通脹或面臨年底反彈,聯儲局能坐得住嗎?
聯儲局在將通脹率降至2%目標的鬥爭中面臨更多「顛簸」,一不小心就可能擾亂減息預期。
英偉達供應鏈又一贏家:電阻龍頭威世訂單超預期 兩大類產品最吃香
①知名分析師郭明錤今日發文稱,Vishay的MOSFET和聚合物鉭電容的訂單情況超乎預期。 ②由於納入GB200供應鏈,MOSFET於2025產能已經滿載,聚合物鉭電容面臨供不應求。 ③各方觀點,功率器件廠商圍繞AI服務器的爭奪戰已經打響,被動元件也有望持續景氣。
兩家中資電商平台如何在美國「黑五」爭當榜一大哥?
①Temu和Shein在西方傳統購物季「黑色星期五」中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在線營銷,加劇了市場競爭; ②Temu和Shein11月上半月的銷售額分別增長了18%和16%,成功擠壓亞馬遜等傳統零售商的份額; ③專家指出,依賴搜索廣告的零售商不得不思變求存。
特斯拉陷補貼風暴,馬斯克如何破局加州新政?
特朗普計劃取消聯邦電動車補貼,加州則提出重啓州內補貼以應對,但可能對特斯拉設置限制,令市場震驚。
小心通脹再抬頭!高盛展望2025年全球投資:美股太貴少配置,黃金仍是最佳對沖選項
考慮到特朗普關稅、地緣政治等尾部風險上行的前景,高盛建議投資者在資產配置上保持適度的親風險立場,同時在多資產投資組合中保持平衡:減少高集中度和高估值的美國股票配置,關注日本等亞洲股票、短期國債、美元等資產,而黃金仍是最好的對沖工具。
每日期權追蹤 | 黑五購物狂潮來襲!亞馬遜多張call單壕賺逾3倍;本月累漲近37%!遊戲驛站期權看漲比攀升至83%,call單遭火熱搶籌
MSTR再度跌超12%,自高點已回落近35%,隔夜成交72萬張期權,看漲佔比大幅下降至53.6%。其中,11月29日到期、行權價爲250美元的看跌期權獲資金搶籌,成交近2萬張。
11月以來,最火的美股概念:量子計算
近期量子計算概念火熱,美股量子計算龍頭股價翻倍,昆騰一週飆升523%。IonQ預測,到2030年,量子計算市場規模將成長爲650億美元,到2040年將上升至8500億美元。
有資金轉向對沖市場下行風險 屢創新高的美股難逃回調?
儘管美國股市漲勢如虹,仍有投資者堅持採取防崩盤措施。
特朗普關稅大棒引市場震盪,通用汽車跌9%,福特等如何倖免?
特朗普關稅政策衝擊北美汽車行業,通用汽車股價暴跌,福特憑「美國製造」戰略影響較小。
交易提示:美股週四因感恩節休市,週五提前3小時閉市
11月28日(週四)爲美國感恩節假期,美股休市一日。11月29日(週五)爲感恩節翌日,美股將提前3小時休市。
富國銀行:美股還能再漲10%,但投資者應該避開這一板塊!
富國銀行策略師預計,股市明年仍將表現強勁,但並非所有板塊都有望上漲。
美股強勁漲勢掀起IPO復甦潮,私募股權投資重現光明
數據提供商PitchBook的一項新分析顯示,去年,由收購公司支持的公司在美國的IPO退出額僅爲87億美元,遠低於疫情前451億美元的平均水平。影響整個IPO市場的因素——高利率、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都爲私募股權支持的公司帶來了嚴峻的環境。
邁克爾·塞勒的microstrategy在5個交易日內暴跌23%,而比特幣下跌不到6%:加里·布萊克開玩笑說'別說我沒警告過你'
microstrategy公司(納斯達克:MSTR)在過去五個交易日內股價暴跌23.64%之後,已成爲激烈市場投機的中心,同時比特幣(加密貨幣:BTC)也經歷了
重磅數據遇上低迷交易量,市場將迎來「精彩」的一天!
這種組合可能會帶來高度波動性。如果數據略微不及或超出預期,行情將作出劇烈反應,甚至可能出現錯誤定價。
牛市繼續!大摩展望2025美股:年底站上6500點,首選優質週期股
大摩認爲,以優質股爲代表的標普500將受益於聯儲局減息週期、商業指標趨穩、政策組合和經濟數據的不確定性,但考慮到具體政策仍未出台、美股已被嚴重超買,明年的市場不太可能「直線上升」,關鍵看特朗普政府在削減財政支出方面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