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聯儲局今年加息會怎樣?
投資者正在權衡一個重要問題:加息還是減息的障礙更大?
5%到頭了?全球最大債基領銜,華爾街浮現美債唱好聲……
①在2025年伊始的全球市場上,最大的一個懸念無疑就是收益率一路「奔5」的美債,何時能止住拋售的浪潮; ②而在本週二,華爾街似乎終於浮現了久違的債市唱好聲……
美債收益率見頂?華爾街開始有人下注了
媒體分析指出,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是導致部分交易員看跌美債收益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前有報道稱,特朗普政府可能會逐步實施關稅。其中一筆大手交易耗資超過4000萬美元溢價,押注10年期收益率將在2月21日前從當前約4.8%的水平下降至4.6%。
20+年以上美國國債ETF-iShares期權聚焦:1月14日成交68.49萬張,未平倉合約為618.4萬張
美東時間1月14日,$20+年以上美國國債ETF-iShares(TLT.US)$期權成交活躍,當日期權總成交量達68.49萬張,其中認沽期權佔總成交量的36.21%,認購期權佔63.79%。數據顯示,截至當日收盤,$20+年以上美國國債ETF-iShares(TLT.US)$未平倉合約(即沒有買賣或行權的期權合約)總計約618.4萬張,與其近30個交易日均值比為104.64%。值得注意的是,在$
爲什麼債券型市場忽視了疲軟的PPI數據?
美股早市 | 美國PPI數據低於預期!市場情緒回暖,中概股、量子計算、無人機、機器人概念股全線飆升,Richtech Robotics暴漲近50%
北京時間14日晚,美股週二高開。美國12月PPI漲幅低於預期,顯示通脹壓力減輕。據稱特朗普團隊考慮緩步提高進口稅,以避免通脹驟然飆升。
美股前瞻 | 三大期指短線拉升!美國PPI數據低於預期;熱門中概股盤前走高,小鵬汽車漲超9%
特斯拉盤前續漲超1%,獲大摩上調目標價至430美元並重申爲首選;Applied Digital盤前飆升逾20%,麥格理投資高達50億美元建設AI數據中心。
特斯拉高位震盪!華爾街多空激辯加劇,「自動駕駛及機器人故事」能否刺激股價衝高?
近期有兩件事情引發了各大投行對特斯拉的看法分歧,華爾街各大投行更是對特斯拉股價走向預測吵翻了天。
CPI「前菜」來了!領先指標PPI今晚21:30公佈
市場焦點轉向通脹數據,但強非農可能強化了市場對高通脹的承受能力。黃金將如何做出反應?
強勁經濟卻成美股「絆腳石」?通脹陰影正籠罩華爾街
本週的數據很有可能會加劇華爾街的擔憂……
美股掘金 | 巨額併購利好傳出!ITCI一夜飆升34%,多隻醫療股聞訊大漲;石油、天然氣價格齊升!油氣板塊集體走高
簽下數億美元大單!以色列國防部與國防公司埃爾比特系統開年走勢強勁,隔夜股價再升近3%,迭創新高。
美國債券型收益率從一年多以來的最高點回落,通脹數據即將發佈。
十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在週一觸及2023年10月底以來的最高水平後有所回落。
每日期權追蹤 | 「特朗普交易」捲土重來?DJT一call單壕賺24倍;英偉達期權交投多空焦灼,一大戶購入近2000萬美元遠期call單
量子計算妖股RGTI前一交易日大跌逾32%,期權成交量微升至37萬張,引伸波幅飆升至211%,看跌比爲52.8%;期權鏈上,空軍爲市場主力,本週五到期、6美元行權價的put單成交量最高,爲1.4萬張,未平倉量爲3700張。
特朗普的「漸進式」關稅計劃對通脹影響幾何?瑞銀:聯儲局會很棘手
①瑞銀高管Arend Kapteyn博士表示,特朗普的漸進式關稅計劃將給聯儲局帶去難題,因其正在與通脹作鬥爭; ②卡普泰恩指出,滾動徵收關稅可能導致通脹峰值大幅攀升,使央行應對起來更加困難; ③目前投資者正翹首以盼美國的通脹數據,該數據將預示聯儲局今年是否會放緩減息步伐。
美債熊市進入第六年!
美債即將進入過去240年第三次債券大熊市的第六年,前兩次熊市分別持續了21年和35年,本次熊市市場週期可能會縮短。
高於預期的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可能會爲債券型市場拋售的下一輪追加動力 -- 市場討論
羅素投資公司的林北辰在一份通知中表示,即使是週三略高於預期的美國通脹報告,也可能導致債券和股票的拋售。
樂觀從窗口出去了嗎?
債券型拋售持續。
美國宣佈國家緊急狀態加徵關稅的可能性有多大?
中信証券認爲,特朗普可能會用宣佈國家緊急狀態來威脅其他國家,以推動美國實現其政治目標,但切實落地此舉的概率較低。
全球國債拋售潮蔓延至日本,4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2007年以來最高
週二,日本的2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達到了自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通脹以及財政擔憂導致全球國債收益率大舉上行。
2025了,這是聯儲局最新的「鷹鴿分佈」,內部分歧很大
根據更新後的「鷹鴿分佈」圖,2025年投票委員的政策偏向與2024年相似,平均分數接近中性政策。但是,2025年與去年相比,各個委員會成員的分數差異更大了。分析認爲,這種明顯的政策傾向分歧可能會使2025年委員會內部產生更多的分歧,尤其是在特朗普上任後,貿易和移民政策的變化,可能會對美國供應鏈產生重大沖擊。